死亡与文学

By | 2019年5月29日

一、

每个人,在很小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古怪的疑问吧。

雨水会有「边界」么?这个问题在我很小的时候困扰了我很久。

是否有一个界限:在这个界限的一边正在下雨,界限的另一边却没有下雨。如果存在这样一个界限该是多么有意思啊。不过现实中我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

我绞尽脑汁用我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试图解答这个问题,最后想到了这样的一个解释:自然中应该是没有明确的雨水的界限的。空气的对流形成了风,风会将不同质量的雨滴加速成不同的速度到达地面,不太可能有一个界限,一边下雨另一边不下雨。

我接受了这个答案,直到有一天。

那一天,老爸骑着自行车,我坐在后面的车座上。我已经记不得那是多少年前的一天了,那个时候我和老爸还能随意地插科打挥,话语中无处不体现一个天真的孩童的无忧无虑。渐渐地,雨水滴了下来。老爸奋力地蹬着车子,期望在雨下大之前赶到家。街道上的行人也加快了步伐。

我坐在后座,看到了雨水慢慢地滴到了地面。因为是刚刚下雨,雨滴很小。一阵风吹过,地面呈现出了一条相对整齐的界限——一边地面上是完全干燥的水泥路面,一边密密麻麻的满是雨滴。在那一刻,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死亡存在「边界」么?在我小的时候,经常会想这个问题。

是否存在一个明确的时刻:在这个时刻上我还能感觉到这个美丽纷繁的世界,在下一个时刻我就将失去感觉,失去自身与世界的所有联系呢?

在夜深的时候,身边的一切动静都会使我浮想连篇的时候,这个问题叨扰过我很多次。每一次想到这个问题,我都摇摇头,告诉自己别瞎想,早点休息。

小时候,我真的害怕离开了这个值得期待的世界。

二、

初中时,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说过,「死亡」和「爱情」是文学的两个永恒的主题。

在未来的某一天,我理解了这个论断。

「最近在看以前看过的一些电视剧,感觉太好看了,很多电视剧真的是很经典」,大学同学C在吃饭的时候随口说到。

「很多小说、电影里面的爱情描写的太好了,不过现在还有很多东西,确实太难懂了」,C接着说。

「你有在意过么,『死亡』和『爱情』是文学的两个永恒的主题呢!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里面都涉及了死亡或爱情。海枯石烂的爱情总是人们所向往的,死亡总是人们所恐惧的。一些不可抗拒的事情发生在了文学作品的主人公身上,将美好的爱情终结,将生命的终点逼真的重现,这才使得文学作品会吸引着我们的。」我很得意地说到,并且略显无知的把这段解释的声音给放大了,故意说给邻桌的人听,想炫耀一下自己深邃的思考。邻桌的那个女老师最近失恋了,在向她的闺蜜诉说着心里的苦闷。

「还真是的呢」,C表示赞成。

「你知道为什么『死亡』和『爱情』是文学的两个永恒的主题呢?」我更加得意地说着。

「为什么呢?」他问道。

「我以前还特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你想想,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肯定是有喜有忧的,生活中的经历在文学作品中放大了,再加上适当的文学描写,使人们产生情绪的流动。根据生活的经验也能体会到,爱情总是会有抱怨或猜忌还有自尊心的冲突。而失恋常常令人痛苦,很多恋人都未必都能走到『与子偕老』的那天。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不能了解另一个人的想法。因为人们不能了解情侣的想法,才会对对方的行为产生猜疑,才会因为对方没有厮守承诺而感到痛苦,才会出现自尊心被侵犯的感觉……而『死亡』也是如此,我们个体不知道死去之后会是什么样,我们不知道是否存在另一个天堂,能够容纳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所有的喜怒哀乐,能够继续我们对于过往的感叹神伤。所以『死亡』和『爱情』本质都是因为『未知』,人们不知道死亡之后会是什么样,人们不会知道你的恋人究竟怎么想。这应该就是『死亡』和『爱情』是文学的两个永恒主题的原因了吧」。我又故意把声音放高一些,同时希望邻座的那个女老师能够听到我的解释,别太伤心了。

「还真的有点道理呢」,C说到。

三、

「怎么回事」,医生问。

「上周五失眠了,第二天上午起床胸口有些疼痛,之后疼痛消失,但是左侧胸口有轻微胸闷的感觉」,我回答到。

这个月失眠了三回,每次几乎都会有相同的症状:第二天胸口有些疼痛,不到半天功夫疼痛感会消失,未来的几天略微感觉到有点胸闷。

尽管室友说这些都是熬夜之后的正常的反应,他们也感受过,让我放轻松点。但是这回我还是准备仔细检查一下,毕竟一个月发生三次这种情况足以让人重视起来了。

医生拿着听诊器在我胸前四处打探着。我用力深呼吸,希望能将自己心肺功能哪怕一点微小问题都暴露出来。

「心肺功能都很正常,没什么事情,可能是神经性的疼痛吧。熬夜之后这也很常见的」,医生说。

「毕竟这个月出现三次了,要不这回仔细检查一番吧」,我表述了一下我的想法。

「那你可以拍个心电图和胸片,这样可以排除一些常见的心肺功能的疾病。但是这个需要转院,校医院这些检查做不了」,医生建议到。

这个医生语气很温和,没有像上次那个医生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我也多咨询了一点。

到了医院,已经接近下班。医生考虑可能是心肌出现问题,又加了一项:抽血检查肌钙蛋白。其实当时只是接近五点,很多医生都催着说要下班了。我抽完血快到五点半,抽血的护士窗口赶紧把帘子拉下,跟我说:「麻烦你送到隔壁楼四楼进行检验,谢谢了。」

「嗯,知道了」,我点点头。

那一刻,我接过盛装着自己血液的小瓶子,不经意间感受到了自己血液的温度。看着自己深红色的静脉血,我心想:「我不会让自己的血变凉的。」

等到各项检查结果都出来之后,医生还是说没什么问题,建议我回去再观察观察。

回到宿舍,已经接近九点半了。折腾了一天,估计今晚可以趁着疲倦早点睡着。可是现实总不像自己心中的计划那样理想,又是一个失眠的夜晚。

死亡存在「边界」么?我又想到了这个问题。

在我不停翻着身子挣扎着想要早点睡着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答案。可能死亡的边界就像睡着的那一刻,是不能被自己明确感知到的吧。

四、

我做过一个梦。

在梦中的世界,我是一个惩恶扬善、维护世界和平的王子。一日,恶龙降临,抢走了我的公主。

我日复一日地打磨着我的宝剑,踏实地扎着马步,奋力挥出一拳又一拳。任汗水流淌,我还是苦练屠龙武功,争取早日救出公主。终于,在神功练成之后,我拿着宝剑杀了恶龙,救出了我的公主。

梦中的那个世界四周都是海。

传说海上的日出非常美丽,但是风浪汹涌,以往想要去看海上日出的勇士都没能活着回来。

我也想要见识海面上美丽日出的样子。于是我开始修筑自己的航船,尝试去那片未曾有人成功造访并活着回来的不吉之地,希望欣赏新日争破地平线那一刻朝霞奇幻的色彩。

船修好了,我踏上甲板,告别了亲朋好友,乘风起航。在起航的那一刻,公主的脸上也满是担忧。海面上狂风怒号,不过凭借着终日练习的航海技艺和坚定的意志,我还是熬过了第一个黑夜。

金色的阳光逐渐出现在遥远的天边,我静待太阳露出海平面的那一刻。

此时风浪袭来,我试图改变航行方向,掌握平衡。可是,船还是被风浪击翻。

船在下沉。

我拍打水面妄想挣脱地球的重力,可是最后,我还是感觉到身体开始下沉。

太阳在遥远的地平线处露出了自己的影子,将海水也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芒。在下沉的过程中我隐约看见。

我从梦境中争扎出来。

还好这只是一场梦。

五、

刚刚进入四月的一个雨夜,空气中湿度很大,弥散着雨后特有的清新的气味。操场被雨水打湿了,再加上最近感觉身体有些疲惫,那天晚上我没去跑步。我也不太想在宿舍呆着,便寻思着绕着校园走走。

本身是个周末,再加上清明假日,在校园里跑步的人变少了很多,只是不时见了几个人从我身边经过。我从宿舍西面的那条小路走着,身旁公寓围栏边传来了通话的声音。我听到了几句,是那个人和距他遥远女友的通话。他的女友应该是在遥远的城市吧,不然这三天假日足够他去见见这终日思念的人了。突然,我想起了身边经常见到的那些情侣们:他们或者在下课的时候在微信中烦扰对方一下,或者在周末一道出去玩玩闹闹,即使是异地,距离不远的,在这样的假日也该相聚了吧。

我继续走着,小道边上的路灯在雾气里泛着光圈,隐隐约约能看得见不远处路的尽头。

在自己堆砌的文字中,我还没有尝试描述过「爱情」。我还没有拥有过爱情,怕是不能很好的将其诠释。

或许,在未来,在我和一个人相遇之后,在某个路灯下十指相扣的那一刻,我也会谈谈情,说说爱了。

会学习的孩子

By | 2019年5月2日

上周末和两个同事(Z和H)一起打羽毛球,大概打羽毛球的技术是Z > 我 > H。

第一次和他们俩打球,结束后和他们聊了下之前他们的背景。Z有一定的基础,到少年宫打球的时候和老师请教过一些基础的击球技巧以及基本步法。H就是以前随便打打,没有专门研究过击球、脚步移动的技巧。我高中有段时间几乎每周都打羽毛球,虽然没专门练过,也有一些击球的「球感」,但是明显能够感觉到和Z的差距很大——虽然我也不是一直打不过他,但是就是能够发现他打球比我省力。

打球休息的间隙,跟Z聊天时我发现了自己羽毛球打的不够好的原因,以及之前学习中遇到的一些误区。

我向Z请教正确的击球知识是怎样的时候,他给了我这样一个回答。

「从你的击球距离来说,小臂的力量是足够的,但是你的击球方式不对。每次球下落到合适高度的时候,应该用大臂去带动小臂击球,是一个很舒展的动作,而你击球时仅仅用到了小臂,所以即使你的小臂力量还算不错,但是总是很难打到底线附近。你的步伐也有些乱,不过你的移动速度非常快」,Z对我说,而且给我演示了一下正确的姿势。同时他还点评了一下H的打球风格。

我当时真的被他的回答给惊讶到了,不仅给出的建议非常到位,而且我真没想到他在打球的时候,把这一切都分析出来了,而我真的只是在娱乐。

同时,我还发现了他身上其他的几个优点。他的实力几乎是完胜H的,在H和Z对局时,他会把节奏放慢,练习自己的发球——Z的发球技术是个短板。我们打球时旁边的人想要我们双打,旁边那组明显是打球非常好的,而我们就算是娱乐局,他很欣然的同意了,并且主动要求和那个打的最好的一个人过招。

看吧,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会学习的孩子:有较为扎实的基础(这个肯定是之前就下了很多功夫反复练习的),会冷静分析自己跟身边人的长处与短处,抽空就练习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愿意和自己优秀的人挑战与学习。

相比于Z,我不仅羽毛球打的不够聪明,连学习方法与节奏上,都是有误区的。

这次打羽毛球,我学习到了很多。

来自技术的焦虑

By | 2019年4月6日

前段时间一个同学和我聊到,他的工作是传统行业,部门技术较为落后,想要换方向,想从C++转到Java。说我有过类似的经历,听听我的经验。

我说C++的经验我仅限于刷题以及面试,而写Java又只是在业务层面做些简单的复制粘贴罢了,不会啥。

我想了想,觉得其实这个话题可以衍生为三个子话题:1)业务与技术;2)技术的新旧对我们提升的影响;3)我们能够学到的技术有多新。

为什么某个业务不使用新技术?

技术是服务于业务的,一块业务不使用新的技术,可能是因为压根就没有这个必要。甚至,当下业务场景使用新技术带来的问题,可能会比收益还多。

技术的新旧对我们的提升有影响么?

很明显,是有影响,但是影响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么?我个人认为在一个技术较为落后的团队中,个人的提升空间依然很大。第一,我们都是刚毕业,编程功底还没有特别扎实,基本功扎实这一步,新旧技术的影响是比较小的,这是技术层面的提升。第二,技术是服务于业务的,旧的技术不妨碍我们理解业务,这是业务层面的提升。第三,写代码的高层次抽象是解决问题,但是解决问题不仅仅是靠写代码,在一个需要不同团队协作才能解决问题的复杂系统中,思考方式、协作能力等软实力的提升,都是潜移默化的,这是个人通用能力的提升。

我们可能一直保持自己掌握最新或者是较新的技术么?

不太可能。在一个发展较快的行业里,技术是在不停迭代出新的。新来的应届生很可能就会掌握更新的技术,而且从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考量,我们的学习能力(简单得说就是体力、脑力的一个函数值)是在下降的,那么我们到时候如何能够比应届生带来更多的产出?可能这才是我们应该担心的问题。

下面分享两个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我个人的启示。

我们组一个工作七年的“老员工”,上家在京东,本来是写C++的,后来因为技术栈更新,开始迁移到Java,当时他已经工作4年左右了,这从头再开始学习新的技术栈,得失怎么算呢?

我们部门合并到北京,现在有一个服务要使用北京的,人家用的是C++和Scala,变化总是不期而至。

做为一个程序员,不应该只拘泥于某一个平台或者某一门语言。在中国程序员的“黄金时代”,可能“一招鲜吃遍天”足以。现在互联网的人工红利已经过去,新入行的程序员更需要把基础打牢,才能适应未来职业发展上的一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