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我们在学习时会有挫败感?

By | 2019年8月2日

是学校让我们变得在失败面前感到沮丧。

失败是非常不错的经历。失败是最好的,或者说可能是最好的学习机制。但是许多学校并不将失败视为很好的课程将其充分利用,反而是将其视为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当人们毕业的时候,他们在学校将失败视为罪过的固化思想就会使他们非常讨厌失败。

在许多学校中,衡量学生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排名。我们对排名都太过看重了。当排名存在的时候,我们就非常重视它。A、B、C、D、F,通过/未通过。在最悲剧的情况时,你没有通过而且还要重修一年,这都会影响你未来的前途。

我有许多关于老师把问题搞复杂的回忆。他们不会说:“这是多么的有趣,你得到的是F,让我们来检测一下你最近的情况并且找出为什么你会得到一个F”。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会给你很严厉的批评。当我们得到了F,老师(和家长们)会对我们非常失望。

(我从来没有听老师说过:“我的天哪,你已经连续获得4个A了。我不能教授你什么了。让我们看看,如果将你送入挫折中,你能否克服它。私人教练懂得这件事的重要性。他们不会让你一直保持举着杠铃的姿势,那样不能锻炼你的肌肉。许多老师们并不了解这些或者本身就不接受这个观点。)

他们不会告诉我们,挫折是学习进程当中非常自然的一个阶段。他们告诉我们,遭受挫折会令他们和我们自己失望。我们一直被告知,如果我们得到了F,那就是因为我们的懒惰或者是愚蠢。懒惰是因为我们态度不端正,愚蠢是天生的缺陷。学校告诉我们,失败意味着我们态度或者身体上是不健全的。

可以理解,人们非常痛恨这些,所以人们尽可能得使自己保持在不会再次失败的位置,或者失败可能性很小的境地。他们找的工作都不会拥有很大的挑战,他们的目标,不管他们意识到与否,都可能是沿着其他人已有的步伐过完余生。

这些都使成年人获得太少的失败的经历了。许多人在学校设置的一些课程中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可能不是让他们得到了F,而是对某些学科很吃力),现在他们会经常的认为:“我不是一个_____样的人”或者“我不可能成为_______样的人”,例如:“我不是一个适合学数学的人”或者“我不可能成为莎士比亚”。这些都使他们不想再去尝试,这些都使他们会一直处于失败之中。

这些都与我们学习的开始过程相背离。如果婴儿们决定,在尝试了许多次的失败之后,就认为:“我不是一个能独立行走的人”或者“我不可能学会说话了”,那么我们都会陷入麻烦。幸运的是,这些技能是我们在进入学校之前就学会了的。

update:google也赞成的我观点。看这里:
Why Google doesn’t care about hiring top college graduates:

Megan McArdle最近提出,作家们拖延的原因是他们在英文课程中得到了太多的A。成功的年轻毕业生一直被教授要依赖他们的天赋,这样会使他们不能优雅的失败。

谷歌寻找有这样能力的人才——他们能够退一步来接受他人更好的想法。“这是一种谦虚的智慧,如果没有谦逊这种精神,你就不能学习到新的东西”,Laszlo Bock(谷歌的人力运营部的领导)说道。“成功的聪明人很少能体验到失败,所以他们不知道怎样从失败中学习到东西。”

“……我们看到的是,在我们这儿成功的人们,那些我们想要雇佣的人们,都拥有很高的职位。他们都非常爱争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都确信无疑。不过如果你说:“这里有一些新的实事”,他们看了之后就会说:“嗯,还是你说的对,你点观点能把事情解决”。

同样值得阅读的还有:
Why Writers Are the Worst Procrastinators:

[ Carol ] Dweck 花费他的职业生涯在研究失败以及人们对失败的反应。正如你们所预想的,失败不总是一件受人欢迎的事情。然而,她从研究中发现,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躲着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的。当她研究的许多的人都在讨厌着自己不擅长的任务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人在挑战中成功了。他们都在快乐的享受着他们并不擅长的事情,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应该是确定的,那就是当他们失败的时候,他们学到了新的东西。

Dweck对此感到疑问——是什么让这些人与其他的同龄人如此不同呢?当有一天她正坐在她的办公室,与她的一个研究生思考着最近一个实验结果的时候,突然想到:那些不喜欢挑战的人们认为,才能是天生的,要么有要么没有。那些享受着挑战带来快乐的人们认为,这些才能是可以通过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而慢慢培养的。

……“那些没有受到过多的监督,超过别人的孩子们被夸耀非常聪明时,”Dweck说。“那么他们学到了什么呢?他们学到的是,聪明才智不是从克服困难而得到的,而是找寻那些简单的事情。当他们上了大学或者研究生之后,他们面对的事情越来越困难,他们就不是特别清楚如何去应对这些事情了。


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即可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我给自己题个序——《奔向三十》

By | 2019年6月4日

「三十而立」,古人如是说。

「人们真的要在同样的年龄段去做同样的事情么?」我对此还有些疑问。

不过,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多,会发现同样的年龄段确实会有相近的疑惑与焦虑。三十岁的年纪,你的经历是怎样的呢?虽然每个人所处的状态都是不同的,但是我相信三十岁的人们都经历过这些事情了:同年龄段的好友有人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了;即使没遇到过伴侣,也开始对自己向往的爱情有较为成熟的认识了;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担心,但更多的还是乐观、积极地去面对挑战与困难。

我的三十岁是怎样呢?

我憧憬,我期待,我惶恐,我淡然。

「奔向三十」三部曲中的文章,均写于2016年,时值我刚从「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转行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中夹杂着我刚刚挣脱原先专业束缚的欣喜与从头再来所面临挑战与困难的沮丧。

第一篇名为《借寒冬之名》,自然是取自诗人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当年开春,南京鸡鸣寺花开得比往年稍早,于是便有了《鸡鸣春早》。初中的语文课上,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便是「『死亡』与『爱情』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当我试着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的时候,当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命终点应该是什么样的时候,当我憧憬我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样的时候,我写下了《死亡与文学》。

那一年我25岁,虽然在20到30岁的行程仅仅过半,但是我真的感觉到是在「奔向三十」。

人生是一场有趣的旅程。

死亡与文学

By | 2019年5月29日

一、

每个人,在很小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古怪的疑问吧。

雨水会有「边界」么?这个问题在我很小的时候困扰了我很久。

是否有一个界限:在这个界限的一边正在下雨,界限的另一边却没有下雨。如果存在这样一个界限该是多么有意思啊。不过现实中我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

我绞尽脑汁用我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试图解答这个问题,最后想到了这样的一个解释:自然中应该是没有明确的雨水的界限的。空气的对流形成了风,风会将不同质量的雨滴加速成不同的速度到达地面,不太可能有一个界限,一边下雨另一边不下雨。

我接受了这个答案,直到有一天。

那一天,老爸骑着自行车,我坐在后面的车座上。我已经记不得那是多少年前的一天了,那个时候我和老爸还能随意地插科打挥,话语中无处不体现一个天真的孩童的无忧无虑。渐渐地,雨水滴了下来。老爸奋力地蹬着车子,期望在雨下大之前赶到家。街道上的行人也加快了步伐。

我坐在后座,看到了雨水慢慢地滴到了地面。因为是刚刚下雨,雨滴很小。一阵风吹过,地面呈现出了一条相对整齐的界限——一边地面上是完全干燥的水泥路面,一边密密麻麻的满是雨滴。在那一刻,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死亡存在「边界」么?在我小的时候,经常会想这个问题。

是否存在一个明确的时刻:在这个时刻上我还能感觉到这个美丽纷繁的世界,在下一个时刻我就将失去感觉,失去自身与世界的所有联系呢?

在夜深的时候,身边的一切动静都会使我浮想连篇的时候,这个问题叨扰过我很多次。每一次想到这个问题,我都摇摇头,告诉自己别瞎想,早点休息。

小时候,我真的害怕离开了这个值得期待的世界。

二、

初中时,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说过,「死亡」和「爱情」是文学的两个永恒的主题。

在未来的某一天,我理解了这个论断。

「最近在看以前看过的一些电视剧,感觉太好看了,很多电视剧真的是很经典」,大学同学C在吃饭的时候随口说到。

「很多小说、电影里面的爱情描写的太好了,不过现在还有很多东西,确实太难懂了」,C接着说。

「你有在意过么,『死亡』和『爱情』是文学的两个永恒的主题呢!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里面都涉及了死亡或爱情。海枯石烂的爱情总是人们所向往的,死亡总是人们所恐惧的。一些不可抗拒的事情发生在了文学作品的主人公身上,将美好的爱情终结,将生命的终点逼真的重现,这才使得文学作品会吸引着我们的。」我很得意地说到,并且略显无知的把这段解释的声音给放大了,故意说给邻桌的人听,想炫耀一下自己深邃的思考。邻桌的那个女老师最近失恋了,在向她的闺蜜诉说着心里的苦闷。

「还真是的呢」,C表示赞成。

「你知道为什么『死亡』和『爱情』是文学的两个永恒的主题呢?」我更加得意地说着。

「为什么呢?」他问道。

「我以前还特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你想想,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肯定是有喜有忧的,生活中的经历在文学作品中放大了,再加上适当的文学描写,使人们产生情绪的流动。根据生活的经验也能体会到,爱情总是会有抱怨或猜忌还有自尊心的冲突。而失恋常常令人痛苦,很多恋人都未必都能走到『与子偕老』的那天。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不能了解另一个人的想法。因为人们不能了解情侣的想法,才会对对方的行为产生猜疑,才会因为对方没有厮守承诺而感到痛苦,才会出现自尊心被侵犯的感觉……而『死亡』也是如此,我们个体不知道死去之后会是什么样,我们不知道是否存在另一个天堂,能够容纳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所有的喜怒哀乐,能够继续我们对于过往的感叹神伤。所以『死亡』和『爱情』本质都是因为『未知』,人们不知道死亡之后会是什么样,人们不会知道你的恋人究竟怎么想。这应该就是『死亡』和『爱情』是文学的两个永恒主题的原因了吧」。我又故意把声音放高一些,同时希望邻座的那个女老师能够听到我的解释,别太伤心了。

「还真的有点道理呢」,C说到。

三、

「怎么回事」,医生问。

「上周五失眠了,第二天上午起床胸口有些疼痛,之后疼痛消失,但是左侧胸口有轻微胸闷的感觉」,我回答到。

这个月失眠了三回,每次几乎都会有相同的症状:第二天胸口有些疼痛,不到半天功夫疼痛感会消失,未来的几天略微感觉到有点胸闷。

尽管室友说这些都是熬夜之后的正常的反应,他们也感受过,让我放轻松点。但是这回我还是准备仔细检查一下,毕竟一个月发生三次这种情况足以让人重视起来了。

医生拿着听诊器在我胸前四处打探着。我用力深呼吸,希望能将自己心肺功能哪怕一点微小问题都暴露出来。

「心肺功能都很正常,没什么事情,可能是神经性的疼痛吧。熬夜之后这也很常见的」,医生说。

「毕竟这个月出现三次了,要不这回仔细检查一番吧」,我表述了一下我的想法。

「那你可以拍个心电图和胸片,这样可以排除一些常见的心肺功能的疾病。但是这个需要转院,校医院这些检查做不了」,医生建议到。

这个医生语气很温和,没有像上次那个医生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我也多咨询了一点。

到了医院,已经接近下班。医生考虑可能是心肌出现问题,又加了一项:抽血检查肌钙蛋白。其实当时只是接近五点,很多医生都催着说要下班了。我抽完血快到五点半,抽血的护士窗口赶紧把帘子拉下,跟我说:「麻烦你送到隔壁楼四楼进行检验,谢谢了。」

「嗯,知道了」,我点点头。

那一刻,我接过盛装着自己血液的小瓶子,不经意间感受到了自己血液的温度。看着自己深红色的静脉血,我心想:「我不会让自己的血变凉的。」

等到各项检查结果都出来之后,医生还是说没什么问题,建议我回去再观察观察。

回到宿舍,已经接近九点半了。折腾了一天,估计今晚可以趁着疲倦早点睡着。可是现实总不像自己心中的计划那样理想,又是一个失眠的夜晚。

死亡存在「边界」么?我又想到了这个问题。

在我不停翻着身子挣扎着想要早点睡着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答案。可能死亡的边界就像睡着的那一刻,是不能被自己明确感知到的吧。

四、

我做过一个梦。

在梦中的世界,我是一个惩恶扬善、维护世界和平的王子。一日,恶龙降临,抢走了我的公主。

我日复一日地打磨着我的宝剑,踏实地扎着马步,奋力挥出一拳又一拳。任汗水流淌,我还是苦练屠龙武功,争取早日救出公主。终于,在神功练成之后,我拿着宝剑杀了恶龙,救出了我的公主。

梦中的那个世界四周都是海。

传说海上的日出非常美丽,但是风浪汹涌,以往想要去看海上日出的勇士都没能活着回来。

我也想要见识海面上美丽日出的样子。于是我开始修筑自己的航船,尝试去那片未曾有人成功造访并活着回来的不吉之地,希望欣赏新日争破地平线那一刻朝霞奇幻的色彩。

船修好了,我踏上甲板,告别了亲朋好友,乘风起航。在起航的那一刻,公主的脸上也满是担忧。海面上狂风怒号,不过凭借着终日练习的航海技艺和坚定的意志,我还是熬过了第一个黑夜。

金色的阳光逐渐出现在遥远的天边,我静待太阳露出海平面的那一刻。

此时风浪袭来,我试图改变航行方向,掌握平衡。可是,船还是被风浪击翻。

船在下沉。

我拍打水面妄想挣脱地球的重力,可是最后,我还是感觉到身体开始下沉。

太阳在遥远的地平线处露出了自己的影子,将海水也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芒。在下沉的过程中我隐约看见。

我从梦境中争扎出来。

还好这只是一场梦。

五、

刚刚进入四月的一个雨夜,空气中湿度很大,弥散着雨后特有的清新的气味。操场被雨水打湿了,再加上最近感觉身体有些疲惫,那天晚上我没去跑步。我也不太想在宿舍呆着,便寻思着绕着校园走走。

本身是个周末,再加上清明假日,在校园里跑步的人变少了很多,只是不时见了几个人从我身边经过。我从宿舍西面的那条小路走着,身旁公寓围栏边传来了通话的声音。我听到了几句,是那个人和距他遥远女友的通话。他的女友应该是在遥远的城市吧,不然这三天假日足够他去见见这终日思念的人了。突然,我想起了身边经常见到的那些情侣们:他们或者在下课的时候在微信中烦扰对方一下,或者在周末一道出去玩玩闹闹,即使是异地,距离不远的,在这样的假日也该相聚了吧。

我继续走着,小道边上的路灯在雾气里泛着光圈,隐隐约约能看得见不远处路的尽头。

在自己堆砌的文字中,我还没有尝试描述过「爱情」。我还没有拥有过爱情,怕是不能很好的将其诠释。

或许,在未来,在我和一个人相遇之后,在某个路灯下十指相扣的那一刻,我也会谈谈情,说说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