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迪·波许2007年卡内基·梅隆大学演讲

By | 2018年6月19日

可能很多人对兰迪·波许不太熟悉。兰迪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的博士,之后也回到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他是计算机科学以及人机交互方面的专家,同时还是Google、迪士尼和施乐帕罗奥多研究中心的顾问。他是杰出的教育家,同时2007年美国匹兹堡市还在11月19日为他设立了「兰迪·波许博士日」。

这是他最出名的一次演讲,主题是「帮助别人实现梦想」。

在做演讲时,兰迪的生命已经所剩不多了——他患了胰腺癌,并且医生告诉他只有三到六个月的日子了。他在演讲中并没有沮丧的情绪,甚至表现的积极向上,还拿自己开玩笑——这个系列的演讲以前名叫「最后的演讲(The Last Lecture)」,意思是如果这是你死前最后一次演讲,你会分享些什么内容?兰迪说自己好不容易满足了这个要求,可是他们又改名为「旅程系列演讲」了。同时他还在演讲时展示自己充沛的精力——他在台上做俯卧撑,并且调侃说,你们不要以为我快要离开了,身体就不好,自己的身体比在坐的各位都好很多呢。这也是我最敬佩的一类人——即使苦难当头,也不忘给他人带去希望、帮助以及快乐。

这个演讲实际上很长,包含了三部分内容:

  1. 兰迪如何实现自己的童年梦想;
  2. 他开设了课程帮助别人实现梦想;以及
  3. 他关于生活态度、学习、团队合作等的人生经验

这里面第一个话题的时间最长,而且我个人感觉最具有感情,也具有启发性。所以这里就单独列出一些此部分的一些内容,其他的部分也很有启示,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自行观看。

兰迪的梦想清单有:体验零重力,参加全美橄榄球联盟,编写世界百科全书的条目,成为Star Trek中的柯克船长,赢取游乐场的超大毛绒玩具以及成为迪士尼幻想工程的工程师。在这里只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梦想来介绍一下。

  • 体验零重力

兰迪分享的第一个梦想是体验零重力。他出生在20世纪六十年代,那时人类登月了。他从小就带着眼镜,所以知道没法成为航天员,于是他想体验自由漂浮。后来他知道了美国航天局有一种用来训练航天员的飞机,大概能提供25秒左右的失重时间,于是他便对这种训练打起了兴趣。当时航天局有一个项目让大学生参赛,如果赢了可以体验这种训练。于是兰迪组建了一个团队,想要赢得比赛。

之后兰迪的团队真的赢得了比赛,但是却发现航天局规定教员不能和学生一起参加。当时兰迪真的伤透了心。他仔细研究了航天局的规定,发现航天局有一个推广宣传项目,允许学生带一名当地的媒体记者。于是兰迪辞去了顾问的身份,申请做记者。开始航天局也不同意,兰迪又和航天局斡旋,同时告诉航天局自己的研究项目是虚拟现实,可以更好的推广航天局的项目,于是航天局便答应了。

这是兰迪的第一个梦想,实现了。

  • 参加美国橄榄球联盟

兰迪坦诚,自己并没有实现这个梦想。不过,在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他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兰迪9岁加入一个橄榄球的俱乐部,当时是俱乐部中最小的孩子。其中的一位教练严厉苛刻,而且是个大块头,所以当时的孩子们都很怕那位教练。第一天训练时,这位教练来到球场,没带球。当时的孩子们都纳闷,并且问了教练原因。教练说,球场上一共有22个人,每次只有一个人能拿到球,我们今天的练习内容是其他那21个人的任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它讲的是基本功。做任何事情必须把基本功打好,不然很多花哨的东西就搞不定。

还有一次,兰迪练习的时候总是犯错,这位教练还让他加罚做俯卧撑。一位助理教练询问兰迪,“你认为他对你苛刻么?”兰迪说“当然是啊”。助理教练又说:“当你搞砸了事情没有任何人对你说任何东西,这意味着他们对你放弃了”。这一次对话也令兰迪铭记一生。当你看到自己把事情搞砸了而没人愿意告诉你时,这种处境就很不妙了。批评你的人是告诉你他们仍关心你。

在橄榄球俱乐部的日子是最让兰迪开心的一段时光了,在那里兰迪学到了团队合作、体育精神和毅力等等。

  • 成为迪士尼幻想工程的工程师

8岁的时候,兰迪的家人带他横跨美国去迪士尼乐园玩。那次游玩给他留有深刻的印象。之后他励志要加入这样的团队,创造类似的东西。

当兰迪从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时,他兴致勃勃地给迪士尼幻想工程写申请信。他收到的回信特别官方:目前我们没有任何需要你特定资历的职位。

请记住,高墙树立在你的面前是有原因的。高墙不是要阻挡我们,它是要给我们机会说明我们有多迫切想要得到一些东西。高墙树立在那里是为了阻挡那些没那么想要的人的。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 brick walls are not there to keep us out.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give us a chance to show how badly we want something. Because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stop the people who don’t want it badly enough. They’re there to stop the other people.

之后,兰迪做了很多有关虚拟现实的项目,资历也越来越深。

因为兰迪在虚拟现实方面做的越来越出色,他被要求向国防部长介绍虚拟现实的进展。同样需要向国防部长做报告的还有一位迪士尼幻想工程的一个负责人。于是他有了借口,让那位负责人介绍一下他们的虚拟现实系统。

那位负责人说,我们的项目很新,不能给你提供任何视频,所以你必须和这个系统直接联系才行。兰迪知道之后感觉太好了,终于有机会接近这个项目了。

兰迪联系到了这个项目的leader之后,约了这位leader一起吃饭。在吃饭之前兰迪咨询了很多世界上虚拟现实的专家,问了一下他们对迪士尼的虚拟现实有哪些疑问,这样在吃饭的时候才能有聊不完的话题,还能显得自己更专业一些。

之后兰迪和迪士尼幻想工程达成了一项法律合同——幻想工程将发表第一篇学术文章,协议的要求是兰迪过去,并且自己提供资金,工作六个月,做个课题,发表一篇论文。当然,兰迪接受了。

六个月结束之后,迪士尼的幻想工程的相关人员想要让兰迪留下来,问兰迪是否愿意成为幻想工程师。兰迪拒绝了。兰迪自己也说,这是一生唯一一次令他父亲吃惊的一个决定,因为他父亲知道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当迪士尼的幻想工程师。兰迪解释说,如果当时迪士尼的人员对他说,「留下来,要不就永远别再走进这栋楼」的话,那么他可能就选择成为幻想工程师了。但是迪士尼给了一个更好的选项,就是他可以在大学任教,选择当迪士尼幻想工程的顾问,这样就是一举两得了。

这个梦想也实现了,而且在实现这个梦想努力的过程中,兰迪收获了太多太多。

在兰迪努力实现这几个梦想的过程中,启示很多,面对困难的态度,以及遇到挫折如何解决等等,不同的人也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些。

当然,演讲的内容非常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看下演讲内容,这里是视频地址。

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

By | 2018年6月8日

乔布斯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Mac、iPod、iPhone以及iPad的缔造者,曾经七次登上《Time》的封面。现在(2018.06.08)苹果公司的市值为9509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这次演讲是2005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那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就是因为这次演讲所出名的。演讲非常振奋人心,告诉那群出色的大学毕业生们,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去追寻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正如乔布斯自己所说,这次演讲说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他经历的三个故事而已。

Today I want to tell you three stories from my life. That’s it. No big deal. Just three stories.

  • 故事一:联结生命中的点滴

这部分乔布斯说了他成长的故事。

他的亲生父母未婚先孕,最后被养父母所收养。养父母的收入一般,之后的大学时期他选择的高校学费太过于昂贵,于是他在大学呆了6个月之后,选择了退学,他认为学费花的不值。虽然退学了,他仍然在学校学习一些书法课程。他被那些美妙的字体所吸引,学到了很多关于字体设计的知识。也正是这样的经历,在十年之后他设计Macintosh电脑的时候,电脑上排版的文字能够如此漂亮。之后Windows照搬了Macintosh上的字体设计,才使得个人电脑上的字体都如此美妙。他也调侃,当时的退学真是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如果没有退学,就不会去选择书法课,如果没选择书法课,那么个人电脑上的字体不会有漂亮的排版。

生命中很多事情在当时看来总是微不足道,但是在一个长时间的维度之后再回头来看,很多事情的关联就非常清楚了。我们不能预知未来,只能回顾过去。所以我们必须相信,那些生命中曾经发生的点滴,在未来的生命中,都会以某些奇妙的方式所关联起来。我们必须相信——勇气、宿命、生活、因缘或者其他的一些什么——因为相信这些点滴能够联结成未来你所选择的道路,能够给你遵从内心的自信。这样的自信使得你远离平凡,与众不同。

  • 故事二:热爱与失去

乔布斯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他在20岁就和沃兹尼亚克创建了苹果公司。他们工作努力,使得苹果公司发展很快。但就是在他30岁那年,他被公司解雇了。这听起来很像是天方夜谭,但是这确实是真的。当时苹果公司雇佣了一个非常具有天赋的人来管理公司,但是这个人与乔布斯的理念不同,于是他们产生了分歧。后来董事会也不支持乔布斯的经营理念,于是把他给解雇了。

被解雇之后乔布斯的心情坠入谷底。开始的几个月他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他去见了很多企业家前辈们,向他们认错,认为自己辜负了这些人的期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了一个事实:他还爱着之前的事业。于是乔布斯决定重新开始。

接下来的五年中,乔布斯创建了NeXT公司,之后又创建了Pixar公司,还遇到了他的妻子。Pixar公司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脑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现在这个公司是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动画制作工作室了。在一系列的运转之后,苹果收购了NeXT,于是他又回到了苹果公司。而且,乔布斯在NeXT公司开发的技术,在之后苹果公司的复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乔布斯调侃道(其实从语言中感觉他确实是这样认为的),“被苹果开除”是他经历的最好的事情了。成功的重担从肩上卸下,他又做为一个新手重新开始,这一切都使他如释重负。正是轻松的心情让他有了更多的创造力,全力做好了NeXT公司以及Pixar公司。

有时候,生活会给你迎头一棒。请不要丧失信心。乔布斯确信使他一路走来的原因是他热爱自己的事业。我们必须去寻找自己热爱的东西,对工作如此,对爱人也是如此。工作会占据生命中很大一部分时间,只有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伟大的,才能够让自己怡然自得。如果你还没有遇到这些,那么就继续寻找,不要停下来。

  • 故事三:死亡

17岁的时候,乔布斯看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过,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自从看过这句话之后,乔布斯每天早晨起床都会站在镜子前问自己:「如果今天是自己的最后一天,我会不会做我想做的那些事情呢?」如果连续几天答案都是「不会」的话,那么自己就应该做出一些改变了。

时刻提醒自己将要死去,是乔布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在遇到重大抉择的时候,这样的想法总会给他莫大的帮助。因为,在死亡面前,所有的期望、荣耀以及失败所带来的害怕与难堪都变得无关紧要。你已经一无所有,没有理由不去听从你自己内心的想法。

在这场演讲的一年前左右,乔布斯被诊断出了癌症。在医院检查时,医生告诉他这几乎是无法治愈的,大概也只有3到6个月的生命了。这意味着,原本你想在未来10年中告诉孩子的事情,只能在几个月内说完。直到有一天,乔布斯去医院又做了一个检查,结果出来之后发现这是一种可治愈的癌症,于是他接收了手术,并且痊愈了。

从鬼门关走过一遭之后,乔布斯更加确信了一些事情。没有人愿意走向死亡。即使那些想去天堂的人,也不愿意用死亡来达到目的。然而,死亡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终点,没人能够逃过这个结果。也正因如此,死亡是他所见过的最好的发明,因为死亡能够让「旧的」人或物离开,让「新的」加入进来,从而推陈出新。现如今,你们(当年的毕业生们)就是「新的」。但是未来的某一天,你们也会老去,变为「旧的」,然后被清理。这说的很戏剧性,但这确实是事实。你们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在重复别人活过的生活当中。不要被教条所束缚,那意味着你活在别人的思考结果当中。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掩盖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声音。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勇敢地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与直觉。你的想法与直觉知道你想变成什么样子,其他所有的都是次要的。

演讲最后,乔布斯又简单分享了他年轻时候的一段经历。他看过一本杂志叫《The Whole Earth Catalogue》,这本杂志是那个年代的人的圣经之一,并且带有理想主义。那个时候乔布斯和这群毕业生们年纪相仿。这本杂志的最后一期的封底上,有一张清晨乡村小路的照片,下面印着一句话:「求知若饥,求索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有很多种翻译,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种)。

以前乔布斯经常这样勉励自己,现在在这群毕业生们将要踏上新的旅程的时候,乔布斯也希望他们能够如此。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J.K Rowling2008年哈佛大学演讲

By | 2018年5月27日

J.K Rowling是世界最畅销的小说之一《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系列已经被翻译成75种语言,在超过两百个国家出版)的作者,在2010年被《The Guardian》选为全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经历过母亲去世,离婚以及困难的单亲生活。这次在哈佛风趣的演讲告诉了当年的毕业生们两件重要的事情:失败的益处以及想象力的重要性。

这个演讲对每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很有启示的,比如她在演讲中所说:

Your qualifications, your CV, are not your life, though you will meet many people of my age and older who confuse the two. Life is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and beyond anyone’s total control, and the humility to know that will enable you to survive its vicissitudes.

以及她引用的一位先哲的话:

As is a tale, so is life: not how long it is, but how good it is, is what matters.

  • 失败的益处

这一部分罗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失败带给自己的财富。

罗琳在演讲时回忆她大学毕业时的心情,说道,那时候她在自己的志向以及家人对她的期望中达到了一种非常不愉快的平衡。她坚信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写小说,而她的父母由于出身贫困,都没有上过大学,所以见识有限,认为她理想的职业无法给她的生活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撑。她的父母希望她从事技术性的工作,而她却想读英文文学。她最后瞒着父母学习了古典文学。可能是在罗琳的毕业典礼上,她的父母才真正的知道她大学的专业是什么。

罗琳同样说明,她不会因为专业选择上的分歧而责怪父母。她已经到了需要对自己选择负责的年龄,尤其不会因为她的父母希望她远离贫穷而责怪他们。罗琳在刚毕业的几年生活非常失败,也经历过贫苦的日子,知道她的父母的想法不是错误的。

贫穷并不是一种高贵的经历。贫穷会让人感到恐惧、压力甚至绝望。贫穷意味着你会经历许多的羞辱以及艰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穷是一件非常让人自豪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贫穷本身是一种浪漫的经历。

但是在那个年纪,比起贫穷而言,罗琳更害怕失败。

而在毕业之后长达七年的时间中,罗琳确实失败了。而且这个失败也是达到了史诗级的规模:她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婚姻成为了单身母亲,同时还失业了,除了流浪汉之外,英国应该没有比她更贫穷的人了。她父母的担忧也变成了现实。

罗琳并不是想告诉大家失败是件有趣的事情。那段时间是她生命中最黑暗的一段时光,她自己也不知道糟糕的日子还会持续多久。

但是,这些失败也让她认清了很多。失败让她不在伪装自己,失败让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她认为对她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正是失败,让她放下了包袱,看淡了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么糟糕的事情都发生了,也不会有比当时更糟糕的生活了。同时她还意识到,她还活着,有一个她深爱着的女儿,有一个老旧的打字机,以及,一个big idea。

我们可能没有经历过罗琳这种程度的失败,但是失败确实是不可避免的。

失败给了罗琳内心的安定,而这种感觉不是仅仅因为通过考试就能收获到的。失败让她更加明晰了自己,这也是在其他方式所没能学到的。她明白了自己有着强烈的意志力,比自己想象的要更有决心。同时她还明白了她有一群比宝石更加珍贵的朋友们。

挫折能让人们学到生活的智慧,让人们变得坚强,让人们更有能力战胜它。直到你经过逆境的考验,才会真正的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真正的认清父母、朋友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罗琳说,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是生活带来的真正的礼物,这些知识比她之前获得的任何证书都更加重要。

如果给罗琳一个时光机,她会这样告诉21岁的自己:一个人的幸福在于认识到了生活不是一系列证书或者成就的清单,你的简历以及获得过的证书都不是你的生活。生活是复杂的,困难的,任何人都不能控制它。谦卑地了解到这些,会让你历经沧桑之后更好地面对生活。

  • 想象力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罗琳呼吁哈佛的毕业生们要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人。

刚毕业的时候,罗琳在位于伦敦的国际特赦组织总部工作。她在那里读到过从集权统治国家冒着生命危险的人所寄出的信件,这些信件描述了他们遭受着怎样的对待。她的同事中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政治犯,这些人为了能够以独立意志评判他们的政府,流亡国外。

正是因为她每天都能看到世界上不同人的悲惨遭遇,才使得她不断地提醒自己是多么幸运,能够生活在一个民主选举的国家,合法的陈述和公共审判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在那里,她也见到了很多关于人类美好的一面。国际特赦组织曾经动员过数千位没有因为信仰问题而被拷问或入狱的人,让他们来代表那些有着类似经历的人行动起来,去拯救被囚困住的人们。如果没有这些活动,很多遭受迫害的人依然会饱受折磨。虽然在这些活动中罗琳仅仅参与到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依然能让她感到振奋人心。

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即使我们没有亲身经历,也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这也便是罗琳所说的想象力。同时这也是种力量,好像她小说中的魔法——在道德上的中立力量,可以被用于操纵和控制,也可以被用于理解和同情。

在哈佛毕业的人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很好的资源。罗琳呼吁这些毕业生们能够以自己的身份帮助那些没有声音的人们呐喊,帮助弱势群体并且与他们感同身受。我们不需要魔法来改造世界,人们的内心已经拥有这种力量:人们拥有想象更好的世界的力量。